醫師如何走進社區醫療?
要落實發展社區醫療,除了每位社區民眾加入社區醫療服務網時,醫師需提供實質服務之外,平日醫師要建立各個家庭的醫療病歷資料庫,醫院需提供住院治療資料給開業醫師,以便雙向轉診時不會造成就醫斷層。
文/許達夫
「發展社區醫療,鼓勵醫師走入社區」是柯市長所推動的政策之一。但如何規劃與推行,就要集思廣益了。從二○○六年起,我在一家區域醫院旁成立自然診所,一方面成為一名在地的開業醫師,二方面可以與醫院合作,如利用醫院設備或有需要轉介的病人都送到這家醫院,屬於我的病人也可以住進這家醫院,由我親自開刀及照顧。
現在開業醫師大多是一人診所,一人看百病,一天看幾十到幾百位病患,不到幾年醫師收入變多了,把診所變成副業後,把時間花在投資、旅遊或公寓上,實質上已不是醫師。也有很多在大醫院的醫師開業不到五年,竟將所有病症都當成感冒,只會開感冒藥、抗生素、止痛藥、鬆弛劑、安眠藥加上胃藥等,或是將病例誤診。
在一次診所協會舉辦的開業醫師座談會中,我看到很多開業醫師都在嘆氣,小兒科沒病人,婦產科沒人生產,早期投資的病房設備及人力都閒置不用,被迫改成醫美。有的醫師想要賺大錢,在大陸開一家抗衰老診所,專門打賀爾蒙、胎盤素、胸腺素。我很不客氣地告訴他們:「你們都走錯方向了!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做好醫師的本分,從自己所學及興趣出發,把領域擴大,千萬不要一味追求時代潮流。而且要把職業變志業,幫助別人,做一位被人尊敬的醫師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