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樂退休新主張――破壞框架、打破慣性
退休並非人生終點,想要愈活愈快樂有三部曲:第一步就是發現自我框架,看見限制;第二是破壞慣性,增加可能性;第三提高自由度,讓自我創意發揮。
口述/夏承國(呂旭立基金會課程講師 )‧文字整理/鄭竹霞
隨著全球高齡人口增加,臺灣每年退休人數也隨之遞增,老年人平均餘命自七十五歲延至七十七歲,更拉長了退休年齡。每個人自職場退休後,只是人生階段性的結束,還有往後的二十年、三十年,甚至有長過自己從工作到退休的時間,因此擁有更多時間去完成自己尚未實踐的事情;但如何安排良好的退休生活,便成為熟齡朋友共同學習的課題,調適的歷程中,也是另一個生命階段的開始。
《Time》時代雜誌歐洲總編輯梅爾著作《逆齡社會:愈活愈年輕的全球新趨勢》,書中陳述因醫療技術發達及保健知識的推廣,人口老化已是無法遏止的趨勢,近百年來已開發國家的平均壽命增加三十歲,到二○五○年全球將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超過六十歲,這是從 已開發國家到新興經濟中產階級, 最大規模的遷徙。
退休並不等於老化
相較於縮衣節食的傳統老世代,梅爾指出愈活愈年輕是世界趨勢,她針對戰後嬰兒潮,對於年齡、生活、文化和健康各個面向與上一代不同的思維,稱為逆齡現象(Amortality),逆齡就是「依照現代人對年齡的想法、退休後的生活,以及年長後的生活跟社會的氛圍,做一個大方向的調整,健康與活力是享受人生的關鍵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