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企業總裁到劇作家――維納韋爾
維納韋爾創作的題材從國際關係、政權操作、經濟全球化、法律與正義的思辨,到戰爭和恐怖攻擊的時事新聞,都能夠抓住現代生活的要害,從社會結構分析時代現象。
文/鴻鴻
戲劇反映人生百態,劇作家也需要豐富的人生體驗。說來奇巧,過去半世紀,臺灣和法國最重要的劇作家都不是劇場科班出身,卻來自金融及企業界。
姚一葦生於一九二二年,畢業於銀行系,隨國民政府來臺後,在臺灣銀行任職達三十年。工作之餘寫戲劇評論及劇本,才開始到大學兼課。退休之後,創辦了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(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)。他寫過十四部劇作,多以古典題材或寓言體,寄託對人世的思索。其中《碾玉觀音》拍過電影,《紅鼻子》、《孫飛虎搶親》等也在海峽兩岸搬演不輟。
米歇‧維納韋爾(Michel Vinaver)生於一九二七年,大學在美國念藝術,回法國後進入刮鬍刀大王金吉列(King Gillette)企業工作,做到總裁。三十年的企業生涯,離職後才到巴黎大學任教。這位總裁劇作家,所寫的題材從國際關係、政權操作、企業經營、經濟全球化、職場競爭、法律與正義的思辨,到戰爭和恐怖攻擊的時事新聞,都能夠抓住現代生活的要害,從社會結構分析時代現象。許多精采的企業題材,可不是隔岸觀火的文人寫得出來的,沒有枉費他的經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