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錫銘:愛臺灣,就從真實親近土地開始
資深媒體人林錫銘兩年前從報社退休隨即開辦了「大大學堂」,吸引許多熟年人的步伐,跟著他一起走遍臺灣各大角落,用相機記錄動人的瞬間。退而不休的他,讓攝影從職業變成志業,更教人用鏡頭捕捉臺灣的「真精神」。
文/紀瑀瑄‧攝影/劉威震‧照片提供/林錫銘
讓攝影成為一生志業
畢業於電機工程科系的林錫銘,會走進新聞攝影這一行,他不諱言地表示自己當初最愛繪畫,但受限於現實因素轉而拿起相機當記者。一九八二年是林錫銘退伍後第二年,當時《台灣日報》駐中正機場(現桃園國際機場)正好開出文字兼攝影記者職缺,躍躍欲試的林錫銘,便遞了履歷表和兩大張十行紙的手寫自傳,沒想到誠懇的求職態度得到當時主管的認同,便以兩個月的試用身分,開始在新聞攝影工作初試啼聲。
「雖然它是一份工作,但也可以當成一份『志業』。」林錫銘笑說,自己當年找工作完全沒有作品集,唯一能和攝影搭上邊的,就是學生時期擔任校刊總編輯編過校刊,能一人獨立採訪、寫稿和攝影。原本有兩個月的試用期,林錫銘因表現良好,短短兩週內便成為正式記者。但直到後來他才從主管口中得知,原來當時沒有任何作品集的他,會被錄取的理由竟然只是因為「自傳裡的手寫字很漂亮」!雖然可能多少有說笑的成分,卻也反應出當時樸素、直觀的用人眼光;或許是面試官看出了這個年輕人的執著和努力,讓林錫銘自此進入新聞界,一待就是三十二年。
歷經政治動盪 見證報業興起
在《台灣日報》工作一年後,林錫銘因緣際會進入《中央日報》服務,在報禁尚未解除的戒嚴時期,攝影記者的升遷管道不比文字記者,賞識林錫銘的報社高層便建議他轉做文字記者,「但我就是喜歡攝影啊!」林錫銘對攝影工作的堅持與信念,令當時的主管授權他維持一人身兼文字與攝影的採訪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