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堃的風景線上
張堃有如一位吟遊詩人,所到之處,屢屢在詩中留下痕跡。然而最富詩意的,其實是現代和古代的衝突,透過一些精心挑選的細節,在詩中呈現出來。
文/鴻鴻
現年六十七歲的詩人張堃,半生在臺灣,半生在美國,從事的是國際貿易,卻從沒放棄筆耕。距上一本詩集《影子的重量》出版不過兩年,他又完成了一本新詩集《風景線上》,創作力堪稱步入顛峰狀態。
張堃有如一位吟遊詩人,所到之處,屢屢在詩中留下痕跡。而由於詩人的閱歷,這些景致在讀者眼前重現時,便都充滿了歷史感。例如他在涵江行過,眼中白塘的月亮是宋代的月亮,老街是民初的老街,而寧海橋頭又是元明的落日。除了一如古典詩人般的詠懷,當下的詩人也感官全開――走在澳門,他從苦澀的咖啡中喝到溫柔,聽見巷弄的鞋聲和公園的鴿子咕嚕聲,在砲臺感受到砲管在落日下的冰冷。
然而最富詩意的,其實是現代和古代的衝突,透過一些精心挑選的細節,在詩中呈現出來。他在江南吃蟹,吟不出半句詩來唱和,「只吃出了滿嘴滿手的腥」;在蘇州夜半聽到斷斷續續的古箏獨奏,卻「被抽水馬桶一陣嘩啦啦的沖水聲沖走」。冷靜地描寫這些氣味與聲響,讓我們忽然置身真實的當下,感受到夢醒的巨大悵惘。
在熟年的心境中,張堃傾訴的,已不是年輕詩人慣見的渴求、戀慕,而多了生命的領悟。但靈光一閃所照見的,往往不是得到什麼,反而是發現失去什麼。猶如留白反襯的手法,以無證有,以毀壞來證明存在,以忘卻、放空,來迎接未知的一切。例如詩人寫他往訪花蓮的和南寺,好不容易攀登至觀世音菩薩的腳前,「卻把上山的因緣、還有要說的話,全都忘得一乾二淨。」此時,鐘鳴不知由何處陣陣響起,從四面八方傳來「蟬聲如交響樂的演奏」!放眼望見靜止的太平洋上「千朵萬朵蓮花/悠悠在海上綻放開來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