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人工髖關節
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,無論是站立、行走等動作都會用到它,一旦發生發生病變,不僅會引發劇烈疼痛,影響行動,日常活動可能還要靠他人協助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若屬輕度髖關節發炎、退化時,可藉由藥物、復健來改善與減少疼痛,情況嚴重者可能就要動手術,置換人工髖關節,讓患者重新恢復行動力。
人工髖關節在我國屬於醫療器材,根據不同的功能設計與材質,分別屬於「中風險」或「高風險」醫療器材。
為了使病患能夠長時間自由活動,人工髖關節除了要能滑順地轉動,還必須足以承受人體每日活動的重量,因此在選擇材質時,除了考量和人體的生物相容性,避免發炎或是過敏反應及適合骨頭生長,還需考量機械強度與耐用度,如抗腐蝕性、耐磨性等。
人工髖關節主要由髖臼杯、襯墊、股骨頭及股骨柄所組成,在髖臼杯及股骨柄方面,須和人體骨頭接合與承受重量,故通常採用鈷鉻鉬合金、鈦金屬等,適合骨頭生長且機械強度高的金屬材質,或是可由醫生評估而搭配骨水泥使用,藉此穩固人工髖關節。
而人工髖關節的襯墊及股骨頭,則是使關節靈活活動的部分,需承受每次轉動的磨耗,除了考量是否可以滑順的轉動,也應特別考量抗磨損能力與磨損產生的碎屑,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傷害,目前常見的材質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陶瓷等。
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,現今有許多不同設計與材質的人工髖關節可做選擇,醫師針對病患的病情,進行臨床評估,選用適合的人工髖關節,才能提高手術的成功率與使用年限。雖然現今已有許多先進的醫療器材與治療技術,但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、規律運動、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以及體重控制,從年輕時開始保養骨骼,等到年紀大時,就不需擔心要置換人工關節,才是積極的態度。
食藥署提醒,在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前務必與骨科醫師充分溝通,依照您的病情、職業、生活習慣等,選擇適合的人工髖關節,並遵守醫院提供之手術前、後注意事項。
有關醫療器材的相關資訊,歡迎參考食藥署網站的許可證資料庫(連結:食藥署網站首頁>醫療器材>資訊查詢>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>西藥、醫療器材、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作業)。
資料提供/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675期